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角 | 我国路怒驾驶特征及其诱因分析

2017-04-01 交通言究社

导  语

前面的车急刹,后面的车不停按喇叭,什么?旁边的车还随意加塞……不能忍了,爆粗口、拳脚相加、砸玻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怒驾驶行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驾驶人在开车时容易发怒?近年我国驾驶人路怒驾驶行为在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事故形态等方面具有哪些特征呢?本文是专门为大家来解答上述疑惑的,赶紧来一睹为快吧。


危险!“路怒症”发作 擦碰后司机拿钢管争执还追逐撞车


近日,在昆明的一十字交叉口,一辆白色福特轿车和一辆白色长安轿车发生擦碰。双方司机怒气冲冲下车理论,长安轿车司机拿出钢管挥舞着壮胆,福特轿车司机因害怕,便撞开长安轿车飞快驶离现场。长安轿车司机顿时怒火攻心,以最快100多公里的时速驾车追赶,并撞上了福特轿车,导致福特轿车瞬间失控,在原地掉了个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88d8w9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 视频:昆明两车发生刮擦 司机拿钢管争执还追逐撞车


相信类似这样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开车时司机因为轻微刮擦、交通拥堵或他车随意加塞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继而对他人或者他车进行攻击行为,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路怒驾驶行为。


为研究分析我国路怒驾驶行为的特征及成因,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收集汇总了近五年媒体报道的203起路怒案例,并对这些案例的发生时间、原因、事故形态、驾驶人及其车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如何预防路怒驾驶。


分析:我国近五年路怒事件的特征


1路怒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夏、冬季节早、晚高峰时段发生概率较高。

从路怒事件发生的年度分布情况上看,路怒事件的媒体曝光率自2013年起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14年以前,媒体对路怒事件关注少,报道量较少,2014之后,路怒事件报道量猛增,由2014年的3起增至2016年的91起,媒体报道量增加了30倍。


从路怒事件发生的季节分布情况上看,路怒事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春、秋两季天气凉爽宜人,路怒事件数量较少,而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到了夏、冬两季节,路怒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调研显示,夏、冬季节中,路怒事件的数量占全年比重的77.8%。


从路怒事件发生的时段分布情况上看,路怒事件主要发生在上、下午时段,在9点和17点左右的早、晚高峰时段达到峰值,中午12点和晚上19点至凌晨6点之间,路怒事件发生数量较少。


2路怒驾驶人特征:城市青壮年男性为“路怒”的主要群体。

据调研组的分析发现,从涉及的驾驶人类型来看,私家车主占比最高,达到59.5%,公交车、出租车、货车等职业驾驶员占比30.6%。路怒驾驶人中,18至39岁的青、壮年占比约73%,此年龄段的驾驶人发生路怒事件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驾驶人。从发生路怒事件的驾驶人性别来看,男性驾驶人占大多数,达到91%。


从发生地点来看,84%的路怒事件发生在城市道路,仅有少部分发生在高速公路、国道、乡村道路和停车场。由此可推断,城市中18至39的男性私家车主是路怒高发人群,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宣传教育。


3路怒事件特征:从加塞变道等交通陋习逐渐演变为暴力纠纷。

从路怒事件发生的原因来看,加塞变道诱发的路怒事件在所有引发路怒事件原因中占比最高,达38%。此外,当出现堵车、超车、别车、言语冲撞、交通事故及他人不当驾驶等情况时,容易诱发驾驶人的路怒情绪。


从路怒事件表现形式来看,殴打、互殴、言语口角等直接的人身攻击在路怒事件所有表现形式中占比达44%,攻击对方车辆、财物的行为在路怒事件中占比61%,其中最为频繁的是连续变道(占比17%)和故意撞击行为(占比10%)。


根据分析,路怒行为最终可能演变为其他非交通类的暴力纠纷,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故意伤害(占比46%),其次是寻衅滋事(占比19%)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占比16%)。


解惑:为什么有人一开车,就暴躁得像变了一个人?


平时很温和,一旦手握方向盘就瞬间化身成为“战斗机”或者“喷火龙”,此类人群就是我们常说的“路怒族”,在主观体验上,“路怒”表现为强度不同的连续愤怒情绪的体验。在生理反应上,“路怒”可产生包括心率、血压、汗液分泌、肾上腺素等生理反应。在外部表现上,“路怒”主要体现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攻击行为。路怒情绪从主观体验、生理表现到外部表现是一个情绪诱发的过程,那么,导致驾驶人产生“路怒”行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1青、壮年男性群体社会压力大,驾驶人情绪紧张。

一是青、壮年男性社会压力大。


网易曾经做过一项“中国男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76%的青、壮年男性正在被各种压力所困扰,其中35.6%的男性表示自己“生存压力大,房价高工资少”,19.4%的男性被职场压力困扰,9.2%的男性被家庭矛盾困扰,近一半人担心父母患重病。带着这种心理压力驾驶车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情抑郁,当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很容易诱发路怒情绪。


二是驾驶造成的情绪紧张。


驾驶人由于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集中的状态,驾驶疲劳显著加重,从而带来了生理上的不适。上海一项关于驾驶人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驾驶人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较高,达到59.8%。其中,长途汽车驾驶人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则为44.4%。这是因为驾驶行为本身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耐力来维持,驾驶人的身体与精神需要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倾注较大的注意力来保持驾驶安全,判断路况。这种持续的精神紧张,也成为一种压力的来源。      


2驾驶操作中受到了环境的干扰。

一是复杂行车环境诱发路怒情绪。


行车环境越复杂,驾驶人的压力感越强烈,发生攻击性驾驶和路怒的几率也会上升。在驾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会不断改变,出现侥幸、焦虑、急躁、报复、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状态。这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驾驶人的情绪具有一定影响,如急弯陡坡的道路导致车辆连续变化方向,会使驾驶人产生厌烦心情;堵车会使驾驶人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人产生恐惧情绪等。驾驶人经常处于不稳定心理情绪的支配下驾驶车辆,很可能产生路怒情绪,从而失去理智,引发交通事故。


二是车内外环境诱发路怒情绪。


车内的噪音、温度等环境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路怒驾驶。如在路况拥堵时,一些司机不停地鸣笛,这种噪音很可能诱发路怒情绪。此外,环境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观点认为,户外温度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当温度越高,人的攻击性越强。调研组也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我国路怒事件发生的几率在夏、冬两季明显增高,春、秋两季节几率较低,由此看出,温度对路怒情绪有相当大的影响。


3行车过程中沟通不畅诱发路怒情绪。

一是将他人驾驶操作不当误解为故意冒犯。汽车在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同时,也是一种私人物品,尤其在驾驶过程中,车辆本身成为了驾驶人私人空间的延展,当他人驾驶操作不当导致了突发情况,让自己的车辆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驾驶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自身被冒犯,从而产生愤怒情绪。


二是信号沟通容易产生误解。在驾车期间,人们只能用信号和声音与交通参与者进行沟通,这种简洁沟通方式增加了误解的几率,在日常案例中,我们经常发现,驾驶人将对向来车的大灯照明,误认为故意使用远光灯;将后方车辆的鸣笛示意误认为故意冒犯。这种对信号的判断,跟驾驶人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意识密切相关,因此沟通不畅也会导致路怒的发生。


探讨:如何预防驾驶人路怒驾驶


目前,只有英国、芬兰等少数国家每年都对驾驶人进行前期的心理测评,以确保驾驶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国只在每年驾驶人体检时,对驾驶人的注意力进行简单的检查,并未对驾驶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目前我国驾考体系中,尚未针对驾驶人增设心理教育内容,建议在笔试和路考过程中,通过情景设定的方式,引入心理干预和心理调节机制测试,从源头上对驾校学员进行心理培训,遏制路怒情绪的发生,让驾驶人熟悉路怒发生时的心理状态,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安全行车。


其实,防止路怒驾驶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因此,驾驶人在每次出行时尽量提早出门,让行车时间更充足,有了时间,在适当情况下还可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些。遇到堵车,呆在车里听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另外,驾驶人还需要从心理治疗、提高行车素养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情绪激动时不要驾车。


(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索子剑 赵洹琪  赵文松 )


推荐阅读



投稿建议社长邮箱:shezhang122@126.com


本期编辑 |   刘林


长按二维码加入本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